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13)

作者:瞿炎长 老瞿的游戏冷话 2022-05-20
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相关阅读: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1)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2)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3)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4)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5)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6)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7)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8)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09)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10)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11)
老瞿中国游戏发展亲历记(12)

第三部分:群雄争霸篇外篇

传奇代理那些事

20年后,有关《传奇》的纠纷依然有纠纷和裁决。互联网很多信息都是转了几十手的信息,此处用当时听到的信息和后来找部分当事人求证的信息。年深日久,或有遗漏及错误,并不表示事实果真如此。

亚拓士是韩国网游公司,朴先生是他的员工,《传奇1》的制作人。《传奇》这款游戏是1998年制做的,运营了两年。《传奇1》仅有亚服和韩服(国内并未引进),在韩国不温不火的运营了近两年。

传奇1的韩服版本

朴先生决定创业,成立了维美德,亚拓士支持员工创业,投资占维美德的股份40%,双方约定,亚拓士有完全的产品销售代理权,维美德未来有可以用资金回购股份(这个回购也是后来纠纷的起源之一)。朴先生研发出传奇2后,亚拓士为产品寻找运营商。

作为网络游戏,《传奇2》是有《传奇1》的研发作为技术基础的,有着两年运营的实际检验,是少有的内容完善,技术齐整的产品。

1998年的传奇1的攻城战

最初亚拓士并不把这款产品当做重点项目在大陆运营,主要心思在自家的《千年》上面,台湾的智冠开谈《传奇2》,亚拓士本来想把这款游戏的大陆运营权打包一起给智冠。智冠认为自己在大陆已经有两款自己研发运营的游戏,没有接受。智冠本来也未在《传奇》的台服投入太多资源,直到传奇在大陆火了以后才加大投入,包括使用了“闪亮三姐妹”拍了一系列辣眼的广告视频,也未能大火,这是后话不表。

王老板又出场了,和闪亮三姐妹

此外传奇2有欧服,这是后来泄露代码的地方。

最初亚拓士准备让宇智科通代理,又因为宇智科通的经济出了问题,只好再换买主。

坊间有各种传闻:

  • 陈总测试了很多游戏,发现传奇配置要求低,对网络带宽要求低
  • 传奇提出的报价恰好和盛大账上的美元现金相等,激起了陈总破釜沉舟一战的决心。
  • 还有的说在一次中韩文旅产品交流会上,陈总的弟弟看上了这个游戏的名字。(印第一次有官方组织的韩国游戏推介会是2002年,此事应为演绎)


盛大网络做传奇之前主要做社区,搞过一个社区化的网游《硅谷精英》(曾用名硅谷天堂)。做过动漫社区stame.com,以上海思泰信息技术公司的名义举办过“史丹莫”杯动漫大赛。为了推广这个可领养的动漫形象,还找了姚晓光开发的类似于炸弹人的游戏《炸弹狗史丹莫》,这生意没谈成,后来姚去做了号称3D版传奇的《神迹》。


那时候如应聘的公司名不是盛大,而是思泰信息。传奇上线后,HR会说,我们就是盛大网络啊!

实情更简单,当时国内大量的厂商都如饥似渴的像抢菜抢茅台一样的,一款能马上代理的游戏放出,就蜂拥而上。亚拓士作为韩国大牌韩国网游厂商,当《传奇2》寻找代理以来,价格从20万美元的期望价很快涨到了30万美元。有很多家厂商都在洽谈,盛大胜出的主要原因是分成比例给到了最高的17%。

曾有两种说法,运营总收入17%,运营后收入27%。

如果是前者17%,后来亚拓士怀疑隐瞒盛大隐瞒运营收入事出有因;如果是后者运营后收入27%,则盛大可以有大量的操作空间,如提高运营费用来降低收入,因此具体比例后来又补充修订过。盛大承诺了尽快将产品上市,并且30万美元代理金付款方式非常友好。(首付款多,当时维美德账上非常缺现金,有一定话语权的朴先生促成了这边签约)

有兴趣的可以详查03年双方提交仲裁的证据。

当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盛大网络和中华网和平分手的时候,账户上部分现金是美元的形式,其他新兴的国内厂商要付首付款,需准备美元并走审批,这在当时外汇管制下需要较长时间和审批,盛大有先机优势。

这份代理协议内容部分一共7页。据当时人回想,很多规则权限没有说清楚,如维美德在整个事件中的真实权重,综合授权问题等等。再比如收入的详细计算方式,续签游戏的条款为同等价格盛大有优先权。(据说当时还有过续签不超过100万美元上限的附加条款,但没有放入补充协议中)。作为国内网游运营的早期,你可以怀疑是韩国人留下的陷阱,也可以认为是国内厂商缺乏经验。

后面的事件按照常见自媒体记录如下,盛大靠签约合同“忽悠”服务器供应商试用,又拿着这个服务器合同“忽悠”电信试用宽带,开始运营游戏,若真这么好忽悠就简单了。

拿到《传奇》的盛大一边做本地化(参考原智冠的繁体中文版帮了很多忙),一边寻找有资质的发行商。按当时的规则,客户端要以光盘为载体,软件光盘属于电子出版物,盛大网络没有出版物这个资质,便委托给了当时上海最大的游戏商育碧UbiSoft。

(同理,网易发大话西游1时也没有光盘出版权,交给了智冠)

育碧很早进入中国,除了给国外游戏做外包外。曾尝试为中国制作单机游戏,这一年生意惨淡大裁员,内外交困。但有自己的软件渠道,作为资深外企名气很响。

当时的国内很看重外企,一个韩国公司的产品,交给一家本土公司绑上了一个欧洲企业的运营,这听起来就有牌面。整个游戏的推介和美宣从光盘包装盒到点卡设计都是育碧做的,育碧自己花费大约200万。点卡的销售委托给江浙一带最大的点卡销售渠道,点卡渠道还要给终端销售每张卡留3-5元的利润。(这一系列步骤会导致回款慢)

孔夫子旧书网上能找到的UBI设计的传奇套装

盛大某高管通过和电信的资深关系获得了电信宽带的免费试用(当时对高科技企业有一些扶植政策,若能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关系,是谈的下的),同样,这封和电信的合同拿到服务器供应商那里,也就谈成了先租用后买(有低额的分成)。

当时的游戏运营商服务器都是先购买的,而非后来的租赁或如今的云服。(后来新运营商大都以传奇举例先租后买)

在一个玩家日益增长的市场上,《传奇》很快做到了一万人在线,但是,新危机出现了。玩家购买点卡的费用并不能很快回归到盛大手里。那这样下去会造成资金链断裂。而试用的服务器和网络终归是要付钱的。

在盛大签完所有上线运营的合同之后,账上只有两个月的工资了。

在传奇测试不久后,盛大账上基本已经没有钱了。

这就是陈天桥后来所说的盛大可能随时都会死的时节。

很多用户打电话到盛大的客服要购买点卡,而点卡的销售权已经全部独家代理出去了。盛大只能自己采用卖虚拟卡的方法,即E-sale系统,最早通过E-sale销售的点卡是盛大员工自己刮的实体卡,点券不能直接充到游戏里,而是把账号和密码发给地方的客户or代理,由玩家自己手动充入。

缺乏监管,有员工把卡刮开后,将账号密码卖给玩家;接着卖的虚拟卡(账号和密码就在文档里),更方便了这些人的倒卖,近两个月的时间才稳定了流程,防止了串卡和内盗。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盛大每个月都会死的时节。

能够直接充到玩家账号的E-sale系统则足足用了半年时间,继而之前谈电信的高管带队两天飞三个省市谈代理,这才铸就了线上卖卡的辉煌。传闻这位功臣高管后来一度无事可做,在大办公室里练书法修身养性……

据育碧的人回忆,则是盛大该提供的卡号的对接人始终不在,做不了新卡(盛大的人回忆嫌UBI的速度太慢)。传奇火了,育碧不服,后来搞了网游古龙群侠传和《无尽的任务EQ》……

育碧当年在杂志上给传奇打的广告,还真是丑出了天际

网络游戏兴起的那一年,玩游戏买不到卡的情形非常严重,在一线城市,点卡的主要销售点是软件连锁店,书刊亭和网吧。热门的游戏容易买到点卡,稍微冷门一点的游戏,容易市场断货。大城市如此,小城市更严重。当时有人觅得商机,去大城市,从供货商那里以原价或低于原价购买点卡,背上几包点卡,到小城市加价卖掉,每周末跑一次,一个月赚小1-2万很随意。盛大的做法照今天来讲就是:产品直达客户,不让中间商吃差价!

网吧作为点卡销售主力军。通常选择热门的游戏,好卖好赚钱。当时很多老板,25-26进的面值29元的点卡,加价到30元卖出。我认识的一家大型网吧的老板,则反其道行之,25元进的网卡25元卖,我问为什么,老板说:在我这里买点卡的多半在我这里玩游戏,包个通宵,吃碗泡面或来瓶可乐就赚回来了……

当然,网吧的好日子也没有那么久,第二年蓝极速网吧的火灾,政府大大加强了监管。网吧开门就能日进斗金的日子一去不返。

当时这样的不合规改装网吧比比皆是

同样,网游也一样和后来的手游一样,最初是无序发展,野蛮生长,接着就是监管和规则,有蓝海变红海,由扩张变内卷,简单的说,不那么容易赚钱了。

那个年代,机遇无数,能不能把握呢?

现在的年代,是否还有机遇,是否还能把握呢?


来源:老瞿的游戏冷话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1euhi7k7EhKwqZPapQDaAQ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