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独占不再重要,差异又该如何体现?

篝火营地 2020-10-29
在我年轻的时候,独占游戏是我选主机的唯一考虑因素。虽然我很喜欢手头的 NES,但之后 16 位时代到来,我就又换成了 Genesis,只为体验《旋风狗泰兹》。虽然 SNES 上也有一款同名游戏,但 Genesis 版才是我想玩的,因为那是一款 2D 平台跳跃游戏。我当时是个玩《旋风狗泰兹》很溜的酷小孩,不过它说到底不能算一款很出色的作品,所以我又很快跳车了。后来为了玩《最终幻想 2》,我又把 Genesis 卖了,换成 SNES。

之后的几年里我也是这种状态,一直跟着不同游戏的步伐在不同主机之间来回横跳,包括《最终幻想》、《质量效应》、《银河战士》、《合金装备》等,哪个平台的独占游戏最吸引我,我就买哪个。即便之后我开始坐拥多台主机,每个世代我最常玩哪台机子终究还是取决于是否有我喜欢的独占游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独占游戏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小了。我并不是说独占游戏即将不复存在,但它们的确已经不再是主机差异性的唯一决定因素。


即将推出的 PS5 和 Xbox Series X/S 上有着非常丰富的跨世代、跨平台作品,这是一个向新世代游戏硬件过渡的前所未有之举。我并不认为这就一定意味着独占游戏将走向衰亡,但这些改变是实实在在正发生的。总体来说,3A 游戏的制作成本不断攀升,这对游戏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需要通过不同方式来解决,比如 DLC、非常规的商业化、花哨的限定版本、以及尽可能地扩大受众(这是关键)。

对于第三方发行商(非索尼和微软所属的公司)来说,制作一款平台独占游戏意味着放弃其他所有的潜在客户群,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决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统的平台专属系列在近几个世代以来开始向多平台化迈出了步子。如今的独占游戏大多都是各家为展示硬件技术而推出的第一方项目,比如《战神》和《战争机器 5》。虽然独占游戏仍能带给玩家很棒的体验,但游戏库之间的重合率越来越高,不管买什么主机,大部分的大制作、品类标杆你基本都能玩得上。


那么,当真正的独占游戏逐渐减少,玩家选择主机的决定因素又会是什么呢?这可能已经不能单纯地归结于某个因素了,而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功能。 「哪款主机更强大?」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不再那么被热议,玩家更追求的是体验差异。如果只让我选一款次世代主机,那我基本上会根据订阅服务、向后兼容、联机以及朋友之间的分享互动这些方面来决定。索尼和微软在这些方面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具体分个胜负。

尽管我已经厌倦了大家总喜欢拿游戏和电影做比较,但这个问题确实和电影院有些相似性。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不论你去的哪家影院,荧幕上放的内容是一样的。可即便如此,大家仍然有自己偏好的选择。有的影院会配备舒适的大躺椅,观影体验非常不错;而有的影院则规定繁多,禁止观影时聊天或使用手机打扰他人,这也不失为一个卖点。不论你选择哪个,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你的选择终究还是出于个人喜好。

玩游戏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便主机不同,你玩的游戏内容本质上是相似的,所以你的选择更多的是取决于游戏体验相关的因素。


这也不仅仅是次世代主机的问题。由于硬件水平的因素,任天堂通常不在这类讨论范围内,但它其实非常适合这个话题。通过 Switch,任天堂创造了一个独特又十分吸引人的游戏环境。你有多少次是出于便携性而在 Switch 上购买一款(自己可能已经在其他平台有过的)游戏?这种便携性就是其巨大的优势,也是我自己买很多 Switch 游戏的决定因素,即使我本来明明可以在 PS4 或 Xbox One 上以稍好一点的性能玩同款游戏。

比如说,我已经在 Switch 上玩了超过 100 小时的《龙之信条:黑暗觉者》和 50 小时的《战场女武神 4》,但其实这两款游戏我在别的主机上都已经玩过了。诚然,Switch 的确有一个优秀的独占游戏库,但这不是它吸引我的首要原因。

我想阐明的观点是:我没有说任何平台的独占游戏不好。时至今日我依然有很心水的独占游戏,但它们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下降。与此同时,游戏体验的很多因素也在逐渐受到重视,并创造出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和我年轻那会儿不同,过去吸引我选择某个平台的大部分系列都已经变成了跨平台游戏,我逐渐不再凭着对某款独占游戏的喜爱来选择某个主机。因此,在独占游戏已经无法帮我做出决策的情况下,我很高兴看到各厂家能通过其他巧妙的方式来创造差异。

翻译:April  
编辑:Zoe
来源:篝火营地
地址:https://gouhuo.qq.com/content/detail/0_20201026174514_xab8oikFH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