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诞生:用前瞻精神审视科技

比特魔方 2020-06-16
最近发现,即使如赛博朋克这样最热门的话题,粉丝们都会有大量理不清说不明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是把赛博朋克与机械朋克等等相近概念混为一谈。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本没有问题,尤其是在这个普遍被算法投喂内容的时代。

可我相信,互联网之大,还有很多角落里寄居着搜索狂。他们不会满足于普普通通的东西,而是想要阅尽可能的美好。

几年前有个段子:为什么要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曰:如果不学,那在看到此情此景之后,就只有大呼“卧槽”的水平了。知识能给人带来更精致的感知力。感知力带来更丰富的思考和体验。不借助古诗中精致表达的“大漠”与“烟”,几人在戈壁上能看到“孤”与“直”?

赛博朋克亦如此。


赛博朋克这一概念的诞生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其精神内核

1、叛逆也好,压抑也好,一切要从“朋克运动”说起。

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社会环境处于萧条和迷茫之中。本因帮助人们宣泄情绪释放自我的摇滚乐,由于太多商业掣肘而失去了摇滚本来追求的自我表达精神,愈发精致而温和。于是开始有人对音乐现状不满,希望创造更多叛逆激情。

一批音乐人开始只用简单“三和弦”(不加修饰,只使用最简单的三个音构成的和弦)演奏,开始以朋克(英国俚语中小混混的意思)自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性手qiang乐队,专辑封面设计成用写着“性手qiang”的封条封住英国女王的嘴。


朋克,这个本来是贬义的词快速被引爆,并传遍全球。

皮夹克、莫西干头再也不是“坏”,而成了“酷”的象征。由于其极端、符号化,所以影响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堪称空前。其背后代表的叛逆精神也从音乐领域溢出到其他地方。艺术、文学、时装等领域,都刮起了朋克旋风。

在思考朋克对世界影响的广泛性之时,我想到了“盲流”一词。这个词本意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

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可能是因为西方读物的引进,可能是因为部分创作者自己的叛逆精神觉醒,那时候,从全国赶来北京、群居在圆明园一代的诗人、艺术家、音乐人,多以盲流自居。

以贬义名号自居,从而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和叛逆性,正是朋克的逻辑。

言归正传,赛博朋克就是朋克这个概念在科幻文学圈的落地。

2、赛博朋克始于一个难题: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又成于吉布森对脑联网的想象:《神经漫游者》

1968年出版的科幻文学《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人们普遍熟知的赛博朋克作品。

之所以普遍熟知,恐怕要得益于电影《银翼杀手》和《银翼杀手2049》的广为流传。


至于为什么人们普遍认定《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赛博朋克的早期代表作,我在查阅资料之后没有找到逻辑。或许是约定俗成吧。

但是,从模糊对应的角度来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确实有赛博朋克题材普遍具有的几个大特征。如:对灵魂是什么的追问、对科技发展能造福人类的质疑、对商业文明将走向托拉斯之路的恐惧。当然,叛逆精神贯穿了这所有。

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人类为了应对严苛的核战后环境创造了大量仿生人。

仿生人只有被植入的假记忆。在电影中(也包括现实中的一些观念),人是记忆的产物。这意味着,记忆真假区隔了人与非人。

然而由于仿生人被设计得过分接近人类,他们中的一些开始有了人类才会有的迷茫、自我意识、甚至繁衍的欲望。

角色内心的挣扎、故事世界的冲突因此展开。作品想提出的问题也呈现出来:灵魂是什么?人是什么?


到了1980年,名不见经传的科幻作家Bruce Bethke为了营销自己的作品,打算找到一个朗朗上口,又容易被铭记的标签。在尝试过很多选择之后,他遵循着很多人会有的叛逆精神,把Cyber(电子的、网络的)和Punk(朋克)放到了一起。

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科幻杂志《惊奇故事》上。

虽然Bruce Bethke本意取宠,但是一个概念能被人们记住,肯定是因为它戳中了些什么。

在上世纪80年代,可能正是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交叉口,人们对未来的AI、互联网技术有了些方向上的判断,可对于科技的好感,与今天人们想法很不一致。

今天,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可在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前,大家更在意的是科技带来的失业、环境破坏和超级托拉斯。

疑虑带来质疑。质疑被映射到最新鲜的玩意儿——网络,这成就了读者对赛博朋克概念的普遍认同感。再加上赛博朋克题材通常伴随着义体、飞船,工业化奇观,这在当年足够稀奇。


1984年,《神经漫游者》出版。这是一本讲述黑客凯斯通过赛博空间(互联网+脑联网)来执行各种赏金任务,过程中发现了超级AI“冬寂”,随后与“冬寂”一起经历了一连串冒险的小说。

这本书拿下了最重要的四个科幻文学奖项中的三个,分别是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狄克奖。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敌。

有人把《神经漫游者》说成是赛博朋克圣经。其归因逻辑是《神经漫游者》一作包含了赛博朋克的所有元素,算是集大成。

我有些不同的想法:一个内容能被称之为圣经,通常不是因为“覆盖更全”。

圣经往往因更精简而触达精神核心。四书五经如此,《心经》、《圣经》也是。

在我看来,《神经漫游者》的开创性体现在提出了“赛博空间”这个概念。

赛博空间是工业时代人们对互联网+脑联网的想象。

这个概念不但在用词上切中了赛博朋克的要害,更是一下子指出了赛博朋克相对前代科幻文学的最大不同点:对何为真实世界,何为真实灵魂的探讨。

自《神经漫游者》之后,赛博朋克这个定义开始有了自己的边界。

赛博朋克对科幻文学的意义

赛博朋克这个概念是娱乐的,也是哲学的。

在更早的时代,科幻文学被看做是一种庸俗文学,甚至是花边文学,不受主流文学圈子重视。

赛博朋克开始不同,它讨论的主题不再聚焦于文明的伟大、奇观的营造、神奇的冒险等等,而是开始用前瞻精神审视科技。其深刻性开始引起主流文学圈子的重视。

今天,科幻文学已经普遍摘掉通俗的帽子。

甚至,随着《银翼杀手2049》、《黑客帝国》、《黑镜》等作品的呈现,科幻成了一种离深刻更近的艺术形式。


赛博朋克不过四十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怕是要伴随我们很久很久。甚至,互联网、脑联网的进化,会让赛博朋克相关的讨论愈加精深和受欢迎。

本文是探讨赛博朋克内容的第一篇。在计划中,未来还会尽量深入地聊赛博朋克的视觉样式、赛博朋克在21世纪的发展困境。

来源: 比特魔方
原地址:https://bihu.com/article/1232545660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