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GAME游意思”作者:雨后
前言
记得之前的文章里我提到过,游戏有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会给玩家构建一个世界,并根据这个世界构建一个世界观架构,然后放进去一些元素,产生了化学反应。比如各种剧情、系统、谜题、敌人、NPC等等等等的内容,玩家可以使用游戏制作者设计的一个 ‘化身’ 或者说角色 ,参与进游戏世界,随着玩家的了解深入,他会慢慢的和这个角色产生共情,把自己带入进这个角色,用自己当作主角来参与这个世界,参与这个世界中的各个内容。
其实,上面这个吸引人的前提有一部分就是,制作者要给玩家构建一个世界,其实这个世界本身,才是 ‘开放世界’ 游戏想给玩家带来的
最重要的东西。
先简单说说我理解的 ‘开放世界’ 是什么吧?
‘开放世界’ 游戏,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游戏类型,不是能被归类为像RPG(角色扮演游戏)、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RAC(竞速赛车游戏)等等这种游戏分类所可以概括的。
‘开放世界’ 本身并不是游戏
它只是一个设定或者说是关卡设计和表现方式,是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被运用在各类游戏中的。
它的特点就是:玩家可以在玩游戏的时,在进行主线剧情推进的同时,还能自由地用自己喜好的时间和方式展开设计者们设计的一些非线性剧情和内容。
TGA2016年度最佳游戏《巫师3》
简单来说就是这类游戏你不光能玩主线剧情,还可以自由的参与一些与主线内容独立分支的其它游戏元素和其他剧情。通常是用 ‘世界’ 的形式来包装的。
开放世界游戏的核心,并不是开放,而是世界。这里我们下文可以详细展开说。
想要开始讨论正文之前,我还想再说说另一个名词 ‘沙盒游戏’ 。
沙盒游戏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传统的游戏模式
个人觉得称它为是 ‘一个可以编辑游戏内容的程序’ 更为贴切
沙盒游戏给玩家带来的乐趣也是不同于普通游戏的
乐趣的来源更多是源于创造,沙盒游戏自身没有剧情、任务这类追求。
玩家的乐趣是对于游戏自身的再创造和编辑的过程
GT2010年度最佳游戏《我的世界》
经常会有人会把 ‘开放世界’ 游戏和 ‘沙盒游戏’ 混为一谈,为什么会混为一谈呢?
因为这两种类型的游戏给玩家最直观的感受或者特点就是
高自由度
但其实这两个是有严格区分的。虽然并不本质,但还是很清晰的区分。
不知道是国内有些媒体编辑不太玩游戏还是怎么着,总是会把这两个混为一谈,我个人在自身游戏观念中的认知,以及下文背景的默认设定,都是基于二者不同的前提进行的。
先说说这二者的高自由度有什么区别吧。
举个简单例子:
‘开放世界’ 里玩家可以游玩的游戏机制是已经被设计者考虑好的,玩家能用各种机制,游玩 ‘世界’ 中不同的内容,这个游玩行为本身是在设计师的设计框架之内的。
所以暴力来说,在 ‘开放世界’ 游戏中,玩家的所有游戏行为,基本上都是经过设计师思考和体验后允许的。
‘开放世界’ 游戏的自由是由玩家在自身行为和游戏内容间的
排列组合产生的。
这种自由其实是一种游戏策略自由,或者说 “
伪自由”
而沙盒游戏则不同,设计师除了在沙盒游戏中设计一些底层的游戏基本规则和玩法框架以外,他们自身并不参与到游戏关卡、游戏行为的设计中。
玩家的游戏行为是在基于游戏基本规则和框架之外完全由玩家主导的,所以,玩家们通常会触发一些开发者没有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们也会获得开发者们开发时没有预料到的游戏乐趣。
‘沙盒游戏’ 的自由是由玩家个体自身对游戏机制的个人解读以及实际运用的不同而带来的自由。
这种自由其实是一种较为底层的自由,或者说 “
玩法自由”
2013年的《GTA5》不仅横扫当年各大游戏奖项,更是单作销量破亿
10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开放世界游戏出现了疯狂井喷的现象。
什么《合金装备》《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看门狗》《GTA》《如龙》《上古卷轴》《荒野之息》等等等等,叫得上名字来的就得20+吧。
可见各大国内外厂商,尤其是一些3A作品,都开始在开放世界这个方向上疯狂输出了。
而且这类游戏叫好又叫座,这才是最气人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市场既然验证了开放世界游戏的趋势,也验证它们实际的市场盘子,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因为我觉得国内游戏也会在至暗时刻之后也会逐步摸索着进入开放世界时代。
其实我在想,开放世界自由度的核心,或者说想给玩家带来与其它游戏一眼不同的地方或者说感觉,究竟是什么?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是
探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发过这张图片来说明游戏玩家的游戏需求是有大致几个类型的,其中一个大类就是探索类玩家。
Bartle模型中右下角部分探索类玩家喜欢在游戏世界中交互行为
探索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
百度百科的词条上是这样描述的:
这词条不知道是谁写的 比我下定义还保守 求生欲极强
我们把这个词普适在游戏中其实会稍微缩小一点这个词的定义。
玩家通过自身对游戏的观察、思考和实验,逐渐认知游戏,掌控游戏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生活本身是一个观察、求知、探索、反馈的循环过程,人类历史上就是这样进化过来的,这个反馈循环是被写进我们的基因当中的。
我们的祖先看到了火,想要创造的火,尝试着去创造火,最终自己制造了火。
有种 “VENI VIDI VICI” 的感觉有木有?
我们生活中其实充斥着反馈循环,从生活、学习、工作等等。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良好的反馈循环是会让人上瘾,尤其是在学习阶段,反馈循环很长,学生们很难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得到了进步,验证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过程非常漫长。
与之截然相反的体验就是游戏,游戏的基本反馈过程非常迅速。
出怪→思考→操作→攻击→杀怪→奖励。
出关→思考→操作→跳跃→过关→奖励。
所以在学习和游戏二者之间,学生时代的人们本性还很强,通常是拒绝不了游戏的超快反馈体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是网瘾的核心群体。因为他们在游戏中做的任何事都能够或多或少的快速得到反馈内容。
好的反馈体验其实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征服感和自我认同感,这是每种动物刻在自己基因中的,我们无法忽视它。
你是否还记得通过自己的计算和操作踩瘪第1个板栗仔时的兴奋
我们知道探索的核心是反馈。
而作为开放世界游戏的体验核心,设计师们更是在这如何探索上煞费苦心。
前面我也提到了,开放世界游戏希望只是给玩家提供更多的行为选择以及世界架构,其他的内容,尽可能的不会做强行的干预,而是希望通过玩家探索方式来 “自由” 的选择他们想玩什么,怎么玩。
我们知道一般游戏系统是在给玩家创造游戏中可以玩的系统内容,比如任务系统、成就系统、师徒系统、公会系统、排行榜系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系统级别的玩法,他们和游戏玩法核心是不相干的。
而开放世界类游戏的游戏系统,更像是,一种旁支的游戏玩法,比如前面说到的《GTA5》,游戏中就设计了赛车系统、飞机模拟驾驶系统、健身系统、狩猎系统等等,玩法类的系统。
玩家可以在游戏的任意时间在选择游戏的某个玩法系统进行游戏,这个玩法系统本身和游戏主线并没有太大的干扰关系,他们是互生共存的。
而且,这些玩法是不会贴在玩家脸上逼你去玩的,而是被设计者开发后,静静的埋在了某个角落,需要玩家在游戏世界的探索中通过自身的寻找和尝试来找寻和参与。
也就是说和普通游戏不太相同的是开放世界游戏的游戏反馈,有一部分是基于玩家的自身探索的,而不是像其他类型的游戏一样,直接把谜题和敌人呈献给你让你直接被迫的来操作反馈。
这种表达方式在给予玩家一定的自由度的同时,还把一部分来自探索的反馈乐趣给了玩家,让玩家感觉这个游戏的可玩度和空间更大,并且收获了来自更多反馈领域的快乐。
《地平线》是PS4上最畅销的原创游戏
当然,个人觉得:
开放世界游戏的核心,是 ‘世界’ ,不是 ‘开放’ 。
其实很早的游戏就会做一些隐藏谜题,隐藏关卡什么的,需要玩家某些行为才能够触发或者进入。
其实这些游戏的设计师们就是想要带给玩家一些来自于探索的乐趣
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
真正吸引玩家的,是那个世界啊。
而且正巧的是,这个世界是游戏设计师们的智慧结晶,也正是他们的灵魂所在。我们在开发游戏之初,不就是想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吗?
不光是我们自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上帝,主宰,规则的制定者。
同时我们也享受把我们的游戏精神和思想表达给玩家的过程,玩家在游戏世界中的纵横和遨游,就是在开发者们各自的思想之海中遨游,我们会感觉玩家和世界中一草一木的沟通都是在和我们身上的毛发沟通一样,这种感觉让设计师们欣慰而幸福。
但是构建一个世界谈何容易,何况还要让他开放起来能够让玩家畅游其中呢?
《魔兽世界》1.0地图相当于950平方公里 比北京五环面积大一点
魔兽世界1.0上线时,没有玩家不惊叹这个世界的宏大,玩法的多样和自由。
但随着版本等更新,更多的是副本、装备、地图的变大,玩法的加法完全不够吸引人,再加上初期的升级体验的暴力调整,玩家对魔兽世界的感官也越来越差。
开放世界游戏还有些结构上的瑕疵,随着开放世界游戏的盛行,也在逐渐显露出来。
1. 主线剧情可能会逐渐变得鸡肋
就像之前说的,开放世界的探索性让一部分探索类玩家不能自拔,因为他们就喜欢在游戏中点来点去,转这转那的,享受探索反馈。
如果开放世界游戏玩法足够开放,世界内容足够多,那么一部分玩家会很轻松的进入探索状态,抛开主线,这对一些剧情导向型的游戏是不尊重也是不太友好的。
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
游戏的剧情使命是塞尔达打败巨龙救林克公主 (手动狗头),但是由于开放世界的世界架构,以及过多探索元素,导致一部分玩家对这个剧情使命嗤之以鼻,不巧我就是其中之一。
看看风景 刷刷小怪在世界里转转多好 凭啥我要去打龙?
2. 玩法元素少而世界过大,二者平衡被打破
世界大一些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开放元素配不上这个世界,这就是个问题了。
比如饱受诟病的《三国无双8》。
无双+开放世界 本来就是一招险棋,铺出来一个汉朝中国地图算你迈出了一大步。结果90多个武将各自的剧情任务几乎都一样!就那么几个事件、几个点、翻来覆去的刷,有意思嘛?那么大地图,完全是为了跑路而跑路,你又不是点卡游戏,我跑的完全没有意义,看路边那些影分身出来的花草树木吗?
不够开放的世界称不上世界 应该叫跑道
开放世界的瑕疵(更愿意说它们是瑕疵),是可以被解决的,设计师们在设计游戏之初要找准自己的游戏定位,别好高骛远,做好分内和眼前的事情就好。
比如PS4的《漫威蜘蛛侠》世界没那么大,玩法也没有非常开放,但是目标用户定位和自身游戏定位十分匹配,所以依然是个好的开放世界游戏。
总结
开放世界元素将会更多的被运用在各类游戏的开发之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也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体验过精良制作的开放世界游戏的玩家,一定没法回去再玩单一玩法和主线剧情类型的游戏了。
近年来各类开放世界游戏玩家的重合度非常高,也应证了这一点。如果你玩过几个开放世界游戏大作,那你肯定回不去的。
这就很恶心了,因为这种游戏机制会开始洗用户,再过个10年吧,个人预测几乎所有的3A作品都不得不包含开放世界游戏元素。
但这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玩家从玩谜题,跑关卡这种简单的过程,逐渐演变到了一种在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中自我体验、自我探索、自我实践和反馈的状态。
游戏的沉浸感将会大大提升,游戏制作们也从表达一个创意,演变到了构建一个世界。游戏玩家们能够真正做到在玩不同游戏的时候,忘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身份,而是进入到各个游戏设计者们心中的那个世界之中。然后遵循各个游戏不同的世界观和规则,投入和沉浸。
玩家能够足不出户的,徜徉穿梭在在各个游戏之间不同的雄伟壮阔的世界,漫步,驻足,欣赏,参与。
从感受游戏单一反馈的乐趣,扩大到感受游戏世界完整反馈的乐趣。
别忘了,你还能遇到其他千千万万个和你一起进入这个世界的不同的人,大家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的化身也是不同的,当你们交织在一起,共同穿梭在各个游戏世界当中,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美好过程吧。
想想我就要哭了,仅仅以一个游戏玩家、游戏爱好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