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在中国做海外游戏市场工作面临的问题

作者:何北航 何某的游戏研究所 2019-10-21
入行前,我和许多游戏业、特别是做海外市场的同仁聊过很多次,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有的说想做海外市场,问具体做哪个国家,回答是都想做。可是,每个国家的游戏爱好、习惯都不一样,钻研透一个国家就已经是impossible mission,搞全球战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有一个现象是,很多做海外市场的公司或团队,所有人都在国内。虽然海外出差基本上都是有的,但员工全部都在国内生活。

有的员工是海外留学,有的是海外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相关语言专业的学生。

当然,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这样的配置,毕竟有能力在海外设置分公司的是少数,在初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问题在于,全员国内去做海外市场存在的问题,leader能不能意识到?下面笔者就以个人体验,谈一谈Base国内做日本市场会面临的问题。

日语教学与生活日语的脱节

只要懂日语,能上Google,搜索一些资料还是没问题的。那么即使没有去过日本,也可以利用日语知识和互联网找到需要的数据和资料……的吧?

其实笔者刚去日本时,经常会遇到看不懂听不懂的日语,一开始还以为是因为我日语是自学的水平不够,后来国内外语专业学校的学弟学妹来也同样犯迷糊,后来发现这就是日语教学和生活日语的脱节。

首先,日语的假名化越来越严重,而我们的日语课本还是以传统的日语为主,这就产生了脱节。

比如去超市买菜去饭店吃饭,肉不是写作鶏肉、牛肉和羊肉(北海道以外估计少见)吗,チーキン、ビーフ、ラム是什么鬼?


去商场买衣服,不是紳士服、婦人服、帽子吗,怎么成了メンズ、レディース、キャップ了?


看书就更迷糊了,日本有个杂志叫《宣伝会議》,心想那写报告时日语的宣传就用“宣伝”好了,结果老师明确指出不能用“宣伝”,要用“プロパガンダ”。记者这个词虽然有“記者クラブ”,结果现在都用“ジャーナリスト”。

其次呢,就是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日语,但是课本上不见得会讲。

有一次跟同宿舍本科北外日语专业的学弟一路去学校,走过一个“月極駐車場”,学弟说刚来的时候心想这个姓月极的人挺有钱啊,到处都是他的停车场,后来才知道是包月制停车场的意思。

课本上讲手机还是携帯電話,而在智能手机时代,基本上都是スマートフォン甚至是スマホ,携帯这个简写都不常用了。

日本人还非常喜欢创造四音节流行语,比如这段时间非常流行的珍珠奶茶中的珍珠(タピオカ),来自于葡萄牙语的木薯淀粉(Tapioca),直译是没有“珍珠状圆球”这层意思。


还有一个问题是日语使用习惯的问题。

日本人的思维是比较含蓄的,同样的问题你简单把中文换成日文,就不一定合适。比如你去查日本人不喜欢的航空公司,除了用“嫌い”这个词,还要看看“乗りたくない”、“利用したくない”这些相对情感色彩比较淡的词语。

日语中也经常省略掉一些主语宾语,写的一本正经什么都不省略的,八成是中国人。我在日本参加社会时填个人资料,其中有个“好みのタイプ”让我一头雾水心想这是啥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个地方是填喜欢的异性类型的。

还有就是日语的近义词问题,動画、ビデオ、ムービー、映像、シーン的区别你知道吗?如果一个没在日本生活过的日语学生,很难察觉到这些区别,在搜集资料时也会漏过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日本生活经验对调研的影响

笔者留学时有一份工作,就是去机场接新生并带他们熟悉环境。每次带新生去超市购物时都会发现,所有新生有个明显和日本人不一样的习惯,那就是在收银台把商品装袋。

实际上日本的通常习惯是收银员把商品放在另一个购物筐里,然后顾客去专门的桌子旁自行装袋,这样能加快结算速度,挺值得国内购物中心学习的。

但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不知道呢,要知道很多留学生之前来日本旅游过,有的还交换留学。

很简单,旅游的话购物一般就去一些特产店便利店药妆店,不会去面向本地消费的生鲜超市;就算是交换留学,也有很多学生是吃食堂不会自己做饭的。

像这样只有在日本长期生活过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如果你不深入和日本人交流,就会经常走到想当然的误区里。


比如我经常遇到国人在日本自称OTAKU(宅),因为在国内OTAKU基本上等同于日本动漫游爱好者。而实际上OTAKU在日本是一个贬义色彩非常强烈的词,甚至比“油腻”的贬义色彩还要重,在日本自称“OTAKU”真的不是一个好事。

现在国内很多游戏进军日本时跟一些动画做联动,实际上如果你的游戏并不是宅属性很强的游戏,跟一些深夜动画做联动不一定是好事。

还有一个事儿想必关注国产动画的都会知道:好多中国动画人都说过想改变国内“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的观念,想做有深度有剧情的动画。

这个想法有没有错呢,当然没有,挺好的。但是在日本,最赚钱的其实都是一些低龄向的动画哦。


像面包超人这个低龄向动画的IP价值超600亿美元,而一些偏严肃的青年向动画连他的零头都不到。当然笔者不是说让大家向钱看,只是提供一种思路。

前面提到汉语宣传不能翻译为“宣伝”是因为日语中有个词是“自己宣伝”有自吹自擂的贬义在,连带着这个“宣伝”也有了些贬义,这也是你不在日本生活就很难体会的。

对于日本社会的感知

像我这样不看国内电视剧的人,也会知道《甄嬛传》、《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亲爱的,热爱的》这些电视剧,因为周围人都在讨论嘛。

虽然我没看过迪丽热巴和AngelaBaby的电视剧,但我也知道这两个人知名度蛮高的,因为走在路上到处都是她们的广告。

很多事情,我即使不关注也会知道,因为我身处中国社会中,对一些社会舆论比较了解。

同理,如果你在日本,就算你不看日剧不看日本综艺不看日本动漫,你也会对日本的社会情况有一定了解。

而这些了解中,说不定就藏着解决你目前工作难题的钥匙。

比如说,很多国内日本动画爱好者说起日本动画都会提到死火海(死神、火影忍者和海贼王),这三个的确是曾经JUMP的当家花旦,不过实际上死神和火影忍者在完结前,就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受日本读者欢迎了。

这怎么体现的?你买一本《少年JUMP》翻开,看看他们是靠前的页面还是靠后,越靠前越受欢迎,靠后则相反。但国人很难知道,一是你不看读者投票(也很难看到),二是你只看到汉化组给你的那几页。


而上面这个动画《飙速宅男》,国内的粉丝估计很少,实际上它在日本还是蛮受欢迎的,为啥受欢迎你在日本逛逛街就知道了(保密不告诉你)。

笔者十一去日本旅游顺便去街机厅做了个调研,解决了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如果不在日本就肯定解决不了,因为网上关于日本街机厅的数据真的很少,这种资料也是只有在日本才能搜集到的。

结语

前段时间和同事聊天说起COD16的销量,我一开始觉得枪车球不一定在日本受欢迎呢,结果卖的还不错。不过要说这次就一定翻盘还很难说,《王国之心3》一开始也卖得不错,后来多方面数据显示这个游戏其实不太受日本人欢迎。

这个数据怎么来呢,其实也是只有在日本才能获取的数据,如果你是在日本长期居住的应该能发现,而在国内就看不到了。

作者:何北航  
来源:何某的游戏研究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