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玩游戏有些年头的人,那一定听说过WCG的大名。
WCG的地位在当年究竟有多高?要知道,从2000年诞生之后,WCG在相当长时间里都被玩家称作“电子竞技奥运会”。
2014年开始停办之后,与观众阔别五年之久的WCG,宣布2019年全球总决赛将在西安拉开帷幕——包括《穿越火线》、《DOTA2》、《魔兽争霸3》、《王者荣耀》、《炉石传说》、《皇室战争》在内的六大赛事,等待着国内外数百位选手来此一决胜负。
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WCG的具体赛程,而是这个有着近20年历史的金字招牌背后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说起WCG,不要只记得War3和Sky
虽然当年Sky夺冠后举起国旗的镜头,至今仍让很多中国的电竞粉丝们记忆犹新,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Sky夺冠前的最初几届WCG中,中国军团在强敌环伺的《反恐精英》、《雷神之锤3》、《星际争霸》等项目中鲜有建树——甚至在Sky的连冠被终结的2007年,以及接下来的2008年,中国队连续两年无一冠入账。
一直到2009年,当《穿越火线》首登WCG世界总决赛的舞台,中国军团的尴尬局面才被打破——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中国军团连续五年包揽了《穿越火线》的全部冠军。
当然,2009和2010年,《穿越火线》还是推广项目,而从2011年开始,便已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由于早年的WCG,基本上是专属于《星际争霸》、《魔兽争霸3》、《反恐精英》等单机联机游戏以及少量主机游戏的舞台,并没有网游项目,而身为FPS网游的《穿越火线》登上WCG殿堂,也就招致了一批老观众的不满。
但尽管如此,《穿越火线》终归还是成为了WCG大家庭中的一员,并且在其后的几年里,由于中国队伍在《穿越火线》项目上的强势,也的确使得WCG赛事的国内关注度有了进一步提升。
时至今日,在百度搜索中,与WCG关联度最大的两个电竞项目关键词,一个是《魔兽争霸3》,另一个就是《穿越火线》。
不仅如此,在《穿越火线》成为WCG世界总决赛比赛项目的2009-2013这五年间,中国战队每年都能从该项目上稳定斩获一枚金牌。
在WCG正式举办的十几年间,唯有两个项目出现了单个国家对全部冠军的垄断,一个是韩国《星际争霸》的1V1项目(仅举办过一次的2V2项目冠军在2001年被中国的MTY和Deep获得),一个便是中国的《穿越火线》项目。
由于从2011年起,《穿越火线》成为WCG正式比赛项目,有三位功勋卓著的《穿越火线》项目名将得以进入了WCG历史名人堂。
他们分别是2011、2012两届冠军队选手Nice(冯永强),2011、2013两届冠军队选手70KG(郎帅)和2011、2013两届冠军队选手林肯(许宏宇)——按WCG规则,两次在正式比赛项目中夺冠的选手才能入驻名人堂。
因此,除了两连冠的Sky之外,WCG历史名人堂中的其余所有中国选手,均来自《穿越火线》。
WCG名人堂迄今为止的全部中国选手
无论那些坚持自己论点的人有多看不惯网游项目纷纷进入WCG舞台,从2009年起,对中国军团奖牌榜贡献最大的都是《穿越火线》这个FPS网游。
更有趣的是,对今年WCG回归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的,也是《穿越火线》的端游开发商。
WCG因何而死,又为何而生?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WCG如今是在《穿越火线》这款网游开发商的推动下“复活”了?为什么推动WCG“复活”的不是暴雪或者V社?
这事,还需从WCG停办本身说起。
过去的电子竞技,远不如今天这样成熟,整个电竞行业,说到底,也只是依附于那些具有较强竞技性的联机对战游戏或者网游的一个衍生事物。
虽名为产业,但实际上,对于电子竞技该如何发展,作为一个产业又该如何盈利,当年的从业者们自己也没能想明白。
某种程度上,当年的电竞,基本上是靠着像三星、英特尔这样具备一定业务关联性(为推广售卖外设、硬件)的赞助商爸爸们的输血才能存活,而具有一定规模的电竞俱乐部,则大多都是由所谓的“富二代”们在维系。
比如国内电竞爱好者们都熟悉的iG,正是凭借着王校长不计成本的投入,也才有了日后的成绩。
顺带一提,iG可不止是《DOTA2》TI和《英雄联盟》S赛双料冠军哟,2012年WCG《穿越火线》项目世界冠军以及2013年的首届《穿越火线》CFS世界总决赛冠军,也都是iG。
2012年WCG《穿越火线》冠军战队iG
不过,到了2013年前后,由于全球电竞格局发生剧变,《星际争霸》系列、《魔兽争霸3》这样高强度高门槛的RTS项目逐渐被后起之秀《英雄联盟》、《DOTA2》等MOBA项目所取代。
这些项目背后的开发商则对旗下游戏的电竞化发展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划和体系,而在它们的体系当中,并没有将WCG这种老牌的综合赛事纳入考量。
此后,又由于遭逢主赞助商三星因业务转型(转向手机业务,对WCG这种依托于PC平台的电竞赛事不再有太大兴趣)而突然撤资,WCG的历史一度在2014年被暂时终结。
WCG2013险些成绝唱
正如前面所说,如今的大部分主流电竞项目并不依赖于WCG这种大型综合电竞赛事,再加上主流电竞游戏厂商也都在忙于各自项目的赛事生态建设,基本无暇顾及已经成为历史的WCG。
看来看去,在目前仍活跃在电竞产业第一梯队的项目中,似乎也只有《穿越火线》,可能是个例外。
一方面,《穿越火线》虽然在东亚市场风光无限,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混得风生水起,但在FPS根基更深厚的欧美地区,却总是难以打开局面。
所以,尽管《穿越火线》也拥有了CFS、CFGI这样的世界级赛事,但如果能有一个像WCG这样的全球综合赛事来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自然也是锦上添花的一桩妙事。
CFS世界赛迄今已举办八届
另一方面,《穿越火线》早已不单单是一个活跃于PC平台的FPS竞技网游,而是一个横跨PC与移动端的“双端”FPS电竞IP——与端游类似,手游《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同样在亚洲地区占牢牢占据着自己的大半壁江山。
亚洲地区的CF手游各项国际赛事相当活跃
所以说,《穿越火线》除了自己的双端职业联赛,或是CFS世界赛之外,也一定需要更多能够同时呈现其端、手游赛事的专业电竞舞台。
同时,再考虑到电竞产业大环境的变迁——今天的电子竞技,早已成为一个大众化、娱乐化程度更高,也更加普及的事物。
因此,WCG接纳移动电竞项目,也不会再遇到当年一样的阻力(2012年据传三星曾考虑将WCG转型为手游赛事,但因遭遇舆论压力而作罢)。
综合上述因素来看,《穿越火线》无疑是当今主流电竞项目里,对WCG最感兴趣,也最有动力和可能性来推动WCG这项老牌赛事回归的一个。
迎来新生的WCG,该怎么看?
数月前,WCG官方公布本届赛事的正式比赛项目,其中,除《穿越火线》、《魔兽争霸3》和《DOTA2》之外,其余均为手游(《王者荣耀》、《炉石传说》、《皇室战争》)。
随后,随着更多的邀请赛项目被公布,大家发现,手游项目总数甚至已经多于PC项目——事实上,邀请赛项目仅有《星际争霸2》和《QQ飞车》(端游版)这两个PC项目。
不用说,看到这样的项目列表,很多人一定会发出诸如“WCG堕落了”,“WCG也要恰饭”之类的感慨。
但其实大可不必带着这样的情绪来看待“重生”之后的WCG。
众所周知,WCG作为“电竞奥运会”,代表的是电子竞技追求极限的那个时代——更高的APM,更快的反应,更强的个人能力。
在WCG的舞台上,从来都只有最强,没有“第二”。同样的,当年最主流的电竞游戏,无论是《星际争霸》还是《魔兽争霸3》,无不是以1V1为核心。也因此才有了“易上手,难精通”的说法。
曾经的FPS有多硬核,今天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
而今天的主流电子竞技项目,尽管也需要考验选手的个人基本功,但由于绝大部分项目都以团队对抗的形式来进行,因此,选手们不必再像《星际争霸》、《魔兽争霸3》当道的年代那样,永远都只能面对1V1的高压局面。
FPS领域也是如此。
以《使命召唤》系列为代表的、既能满足大众娱乐,又可提供专业的联机竞技体验,且同样建立了自己赛事体系的3A大作成为了FPS领域新的翘楚,其对CS系列市场空间的挤占效果甚为明显。
而在东亚地区,由于除日本之外,家用机其实并不吃香,像《穿越火线》这种兼顾大众玩家娱乐需求和专业竞技环境的FPS竞技网游,自然也就成功地弥补了市场空白。
如果说过去的竞技游戏是“易上手,难精通”,那么,如今的竞技游戏,则是“易精通,难职业”。
譬如说,很多年龄在25岁以上,FPS经验超过10年的老玩家,往往都会认识几个曾经在《反恐精英》或者《穿越火线》项目上打过职业比赛的朋友。
然而放眼今天的FPS职业圈,《穿越火线》和《穿越火线:枪战王者》所举办的职业联赛CFPL/CFML参与门槛很高,哪怕是成为职业战队青训队的一员,也是要经历重重选拔考验。
而根据官方不久前发布的2019年度赛事体系改革计划,今后的CFPL、CFML还将引入席位制,并引入更为专业的国内顶级俱乐部和更为雄厚的电竞资本。
所以,时至如今仍然坚持认为只有《星际争霸》、《魔兽争霸3》这种没有200APM都叫手残的游戏才配得上WCG的朋友,大可以放下自己的执念。
今天的WCG,远比过去要更加包容和开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WCG的格调在下降,门槛在下降——如今的WCG,才是真正属于电子竞技强者的舞台。
直白一点来说,像Sky那样动辄靠泡面充饥,纯粹靠着热情来支撑自己坚持训练和比赛,最终还能成为世界冠军的人间童话,在如今的WCG赛场上根本不可能再出现。
当然,WCG不会再有Sky正式参赛,但Sky这一代选手们的精神依然会照耀着这片赛场。
来源:BB姬
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Ma088SitGbJMjmFFYap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