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是不是属于二次元,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争论了很久。对于较早进入这个圈子的群体来说,国漫属于二次元,尽管《西游记大圣归来》使得国内动漫爱好者看到了希望;不过对于很多新一代的读者/观众,或者是路人来说,国漫属于二次元。
在早一批进入二次元圈的人群来看,二次元这三个字必定和日本挂钩,并非以动画、漫画、游戏形式表现的东西就是二次元,只看宫崎骏和看庵野秀明、虚渊玄不能一并而论。作为一名深宅,编者也曾有这种意识。不过其实看到战后日本动漫史,其实它是通过借鉴迪士尼的思路发展而来,因此其是一套经过美式动画创新而来的产物,那么迪士尼的美式动画算不算二次元?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二次元这个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走出了日本国门,二次元是不是应该有所变化?我们可以把带有欧美风格,说着一口英文,但具有日式画风的《RWBY》看作别具一格的二次元作品,那么说着中文,画风靠近日漫的国产动漫就不能看作二次元了吗?这是否有失偏颇。
美国动画《RWBY》
编者认为,国漫,不管现在是否承认,但是在中国,它是二次元的未来。只不过是在国漫中成长的一代,和在日漫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已经产生了些许的差别。
今天我们谈国漫,已不再只有《舒克与贝塔》、《小虎还乡》,也不再挖苦《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没》。网络漫画平台的兴起,给予了中国创作者们更多的机会,当然也给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机会很明显,门槛降低,更多的创作者可以各尽所能,在这个行业中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版权意识的不断觉醒使得过往流通在网络平台的盗版日漫在无容身之地,但由于正版授权过于昂贵,除类似于腾讯的大平台外,多选择从国漫入手,来建立平台的资源库。
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开始各显神通,试图从原创IP处分一杯羹。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手段即为影、漫、游联动。和影游联动类似,漫游联动同样是粉丝向的产品,虽然二者用户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但区别也非常明显。影游联动注重通过多方同期上线的组合拳来营造声势,而漫游联动却与其不同,漫画、动画由于周更的特性,一期作品的时间线会有较长的拉伸,这也使得漫游联动在时间上显得更为自有,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尽管国漫表面上表现出了多么有吸引力数据,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漫游联动方面,并没有一款大成的作品。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和多位从业者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在根源上,漫游联动就已经遭遇了拦路虎。
尚未成熟的国漫IP
漫游联动多以动漫作为起点。就漫画来说,不同于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杂志→单行本的路线,由于智能移动终端、数绘技术发展,中国纸媒的颓势已经相当明显,国内漫画市场在经历了相对短暂的杂志→单行本路线后,迅速转入网络平台。一方面,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和微博等社交平台,条漫开始风靡;另一方面,漫画论坛,及其发展形成的漫画平台,凭借用户和作品的互相吸引,成为当下国漫的主阵地。
不过,问题也随之显现。过往的杂志、单行本由纸张作为载体,印刷、出版等费用较高,在这种压力下,杂志、出版社往往会对刊登、发行的作品有所甄选,以维持销量,这种销量展现的较为直观和真实。但到了网络平台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通病也落在了漫画头上:刷单。由于现阶段大部分漫画平台采取的是免费阅读的策略来尽可能的抓住更多的用户,因此一个漫画IP是否火热,有无开发价值,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其在平台上的人气/阅读量/点击量来判断的。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主动(为了人气的恶性竞争)或者被动(粉丝帮忙、平台为了吸引资本尽量把数据做好看)刷单难以杜绝。
据三文娱调查报道,刷单成本很低,而且业务覆盖面甚广。淘宝商家给出的价格,大部分平台1万人气仅2~5元,此外收藏、点赞、评论、评分,甚至是粉丝月票等都可以刷量。
点击量/人气值虚高带来的结果,制作方根据数据的热度购买改编权后,作品却难以有起色。
除了刷量这样数据上的问题,漫画作品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其IP难以产生较大的价值。某漫画平台的负责人以“浮躁”二字概括网络漫画现状,“中国漫画为了快,已经到了很多情节经不起推敲,人物变形,不打网点,上色敷衍的地步。但漫画终究是“慢”的行业,由于需要创作者全程绘制,能做到周更,每周十五页以上已经比较困难,全年无休的工作,最多产出五十回上下,然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五十回只需要一个通宵的时间便可看完,这样的篇幅很难拥有一个合适的IP沉淀周期,用户很难对其有付费欲望。”
当然国漫并非没有佳作,漫画方面,截止2013年底,周洪滨连载7年的《偷星九月天》已售出2669.8万册,而穆逢春改编的《斗罗大陆》漫画销量也破千万册。在动画方面,《秦时明月》这一个IP就支撑起了玄机科技2015年8000万元的营收,《全职高手》仅在腾讯视频动漫频道的累计播放量就达到7.5亿次。但相对于日本市场,精品国漫还是处于稀缺状态。
国产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
急于求成的漫游联动
在IP加成并不十分有力的情况下,游戏研发商的处理方式也略显浮躁。
一般来说,中国研发商想要获取一款日本的动漫IP的改编权,主要有两种方式:
1.直接联系日本版权方,提供公司资质文件以及计划书后,由日方审核,通过后双方商谈MG(最低分成金额)以及分成模式等,其中MG需要预先向版权方支付,相当于一个预付款项。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若想拿一个日本IP的游戏改编权,仅是MG,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合计的均价已经达到1亿日元。当然,也会根据IP的火热程度分类,价格有高有底。
完成准备工作,在开发的过程中,监修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题。关于日方监修的话题曾被多次提及,大到游戏的整体规划,小到游戏中某处的文字表现、台词情感,甚至是角色眉毛的多少(有时候会具体到根)都在日方监修的审查范围中,记者在2016年9月底也刊发过从业者谈监修的文章,此处不多加赘述。
2.直接找日本本地的游戏公司合作开发。日本动画发展时间较长,因此形成了一套比较产业化的体系,即为业者熟知的制作委员会制度。这个制作委员会有多方出资成立,包括电视台、广告商、出版社、玩具公司、媒体公司、音乐公司,以及游戏公司,因而部分游戏公司在动画企划时期已经有了对这个IP游戏化的版权。通过和这些游戏公司合作开发,根据双方资质来分配在游戏开发中的职责,如此一来便可很大程度的规避监修这个难题,在参与游戏制作的过程中还保证了游戏的质量,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受中国游戏制作方的喜爱。
不论上述的哪种方式,其最终的成果都会和原IP保持一贯性。
而对于国漫IP,直接资本轰炸似乎是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当然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方式,奥飞选择9亿全资收购有妖气,凯撒文化选择1亿买10个IP的版权等等。一方是手握重金的急着寻觅买家,要知道,很多日漫是花钱也买不到的,而且现在日本IP市场的排期已经到2019年以后了。另一方是万事俱备急需资金的卖家,价高者得,双方一拍即合。
完成了交易,也需要具体落实到游戏上。卖方不可能撒手不管,类似于日本的监修一职还是要委派出去的。不过,一般来说,这里的监修多数为IP的著作者,虽然他们能够在忠实原作这点上给予相当成熟的建议,但是由于其本身在游戏方面的专业性并不强,因此能够给予游戏研发的帮助相比日方监修要显得逊色。
从日漫转向国漫,漫游联动应该怎么做
首先说明所以为什么要选国漫IP?一是上文所述,日方IP排期很满,需要漫长的等待,其次,文化、语言等的差异使得和日方交流远没有同中方方便。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抓住国漫相当于抓住了未来。记者发现了一个现象,老一代(90后)的二次元用户更加偏向于日漫,而新一代(95后、00后)的二次元用户更加偏向于国漫,虽然同样是看漫画,但是两个群体在选择的内容上交集并不深。因此,应对的方式也要发生一些改变,记者认为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仅作抛砖引玉之效):
1.产品选择和用户定位。首先选择产品很重要,现在对于国漫的基本思路处于哪个红要哪个,然而这部分IP价位自然水涨船高,凯撒文化曾拿下了腾讯动漫包括《从前有座灵剑山》在内的十款IP的不同使用权,也为此付出了一亿元,平均每个IP超过千万,这个价钱足矣和日本知名IP的启动资金相媲美了。但某位从业者针对日本IP的一言点出了关键,千万别等火了再买,尤其是别等动画火了再买。试试从漫画入手,主动发掘有潜力的漫画。
其次是用户定位,即这款游戏是针对哪些用户的?很明显,要针对IP的核心粉丝。记者曾见过不少对二次元没什么兴趣的人,一旦《秦时明月》更新,他就保证一集不落,问之“这动画有意思吗?”“没,我就闲着无聊打发时间的。”对于部分国漫来说,这种用户绝不在少数。漫游联动,需要的是IP带来的转化能力,但由于而这部分人群是当前国漫的底蕴所难以触达的。
2.明确IP的各项版权所有方。日方严格细分的版权意识在国漫IP中较难体现。这里回到上文提到的《偷星九月天》,该漫画在国漫中属于精品,或者说位于前列,而且昆仑万维还拿下了其游戏改编权,并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同名手游,但是现在基本已经不见其踪影。
偷星九月天上线后的畅销数据
实际上稍微对国漫稍有了解,便可知道今年初漫画作者、知音漫客、昆仑三方就游戏改编权产生的纠纷。昆仑方面认为从作者手中拿到了IP的游戏改编权,但是根据作者同知音漫客的协议来看,知音漫客拥有该IP的独家专有使用权,很讨巧的一点是这个权利并没有说明具体包含什么(很多平台和作者签约时也无法详尽的思考出以后的IP衍生方向),记者咨询过一位律师,得到的答复是先签订有效授权的占理。 当然这并非首例,此前已经有夏达和夏天岛的纠纷。因此记者要提醒各位厂商,在拿IP的时候清楚自己到底要和作者还是平台索取IP的改编权。
3.等待。这里需要重申,动漫(尤其是漫画)作品,从来都不是快刀斩乱麻的事,中国漫画的沉淀还远远不足以回馈用户的需求。虽然前文列出的部分代表产品成绩看起来很好,不过仅以《偷星九月天》的2669.7万册销量为例,截至2013年5月,其在日本已发售的漫画总卷数中排在50名以后,同年统计的数据中,日本国内有十余部漫画作品销量累计过亿卷,二百余部作品销量过千万卷。
头部数据看起来很美好,容易让人心生繁荣的假象,但请再观望一下,再给他们一点时间,漫画平台也正在试着通过付费的手段来驱逐劣币,使网络漫画的IP价值能够更加有分量。国漫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via:手游龙虎豹
声明:游资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游资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